•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 +886 (0)3 579-5046
  • 30076 新竹市科學園區新安路101號

歷屆年輕學者獎得獎者

 優秀年輕學者表率

  • 2021 第十屆得獎者 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 副教授 陳翰儀 教授

     

    陳翰儀  教授

    講    題:Investigation of charge storage mechanism of battery materials by synchrotron Xray techniques

    出生年份:西元1986

    現  任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 副教授

    學   歷: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化學系博士

    專   長超級電容器;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之電極材料與固態電解質;                  微生物燃料電池與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之電極材料

    簡    介:

    陳翰儀副教授於2016年自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獲得化學博士學位,並於同年返台進入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系任教,目前擔任副教授。研究領域包括儲能元件與綠色再生能源材料,如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鋅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微生物燃料電池與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等。其中以先進陶瓷材料 (如高熵陶瓷、聚金屬氧化物等) 以及奈米碳材與廢棄農作物回收再利用之多孔性碳材做為電極材料。此外亦研發新穎陶瓷材料作為鋰鈉離子電池之固態電解質。除在材料上的合成與分析、以及電池性能與電化學性質之量測分析外,亦致力於各式同步輻射臨場量測技術,以探討電池在充放電反應過程中之機制,幫助材料於儲能元件應用的推進。於知名國際期刊發表超過42篇論文,包括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Nano Energy、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等高影響指數期刊。其與國內外研究團隊密切合作關係,目前亦擔任國際期刊Fuel Cells編輯。在學術成就與榮譽方面,多次獲得獎項肯定,如2018 MOST Young Scholar Fellowship、2020國立清華大學新進人員研究獎、2021材料學會優秀年輕學者獎、2021碳材料學會優秀年輕學者獎、2021國立清華大學第13屆傑出導師獎等。陳翰儀副教授亦與產業界保持密切合作,使學術研究能與產業應用接軌,包含旭利珈股份有限公司、台達電、乾坤、台積電、中科院、中油等多項產學合作。

  • 2021 第十屆得獎者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科學研究組 林彥谷 博士

     young 2020 2

    林彥谷 博士

    講    題Synchrotron Xray Analytical Techniques for Studying Materials Photochemistry and Electrochemistry

    出生年份:西元1980年

    現  任: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科學研究組/副研究員

    學  歷:國立交通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博士

    專  長:同步輻射X光實驗技術、能源材料、光電化學、能源轉換、能源儲存

    簡    介:

    林彥谷博士目前任職於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科學研究組副研究員,研究專長為發展原位臨場同步輻射實驗技術,包含X光繞射、X光吸收、X光影像、光電子能譜等X光實驗技術,應用於光電化學與電化學等能源轉換及能源儲存元件領域,截至目前已發表逾95篇SCI論文,其中包含了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Angewandte Chemi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Small等具影響力期刊,文章被引用總次數超過3700次。其中於2016年以通訊作者發表於著名催化期刊:ACS Catalysis的文章被選為封面圖片,以及2020年以通訊作者發表於重要能源期刊:Batteries & Supercaps的文章也被選為封面圖片,顯示數量與品質兼顧。此外,也於許多重要國際學術研討會,受邀演講或曾任國際研討會重要職務。

  • 2021 第十屆得獎者 國立中央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洪緯璿 教授

    young 2020 3

    洪緯璿 教授

    講    題:Novel Fabrication Method of High Entropy Materials via Pulsed Laser in Vacuum and their Applications.

    出生年份: 西元1980年

    現  任: 國立中央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教授

    學  歷: 美國南加州大學 材料工程博士

    專  長: 能源技術開發與材料合成、先進低維度光/電觸媒材料、高熵材料技術開發、先進雷射製程

    簡    介:

    洪緯璿教授目前任職於國立中央大學材料所,並協助真空學會之會務推廣與運作,加強學會與國內學校及真空學術團體之技術交流。研究領域包括:先進能源材料製程技術、各式催化反應材料與技術開發、各式光電能轉換技術、高熵奈米材料合成、低維度奈米材料開發、先進儲能元件製程技術等。早期光電觸媒分解水產氫及析氧反應與儲能元件開發之眾多研究成果也已發表於ACS Nano,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頂尖期刊中。現行研究領域為利用真空雷射鹽類製程技術開發來製備高熵奈米材料,主要是利用多種金屬鹽類前驅物溶液,並配合在真空中使用雷射光合成高熵材料。洪緯璿教授於台灣真空學會擔任理事一職除了推廣學會外,更多次舉辦真空相關學術研討會,且藉由參與國際上真空相關研究活動以拓展國際視野與知名度以及促進與國內產業進行學術交流合作之機會, 藉以提升國內真空技術。

  • 2020 第九屆當選人 國立成功大學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副教授 陳嘉勻 教授

     #

    陳嘉勻  教授

    講    題:Towards hybrid black silicon solar cells based on solution-processed organic/inorganic heterostructures

    出生年份:西元1981年

    現  任:國立成功大學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副教授

    學  歷: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博士

    專  長:功能性奈米材料與元件、太陽能電池、光學感測、金屬超材料、半導體製程

    簡    介:

    陳嘉勻副教授目前任教於成功大學材料系,研究主軸為發展新穎半導體材料與異質結構技術,並應用於光電與熱電能源、光感測、光觸媒等功能性元件,且持續開拓與台灣能源、半導體與光電產業界之深化合作。在研究成果部分,目前已發表超過60篇高品質期刊論文,其中於2019年以通訊作者發表於著名能源期刊: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的文章被選為補充封面圖片,以及2017年發表於重要物化期刊: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的文章榮獲2017 PCCP HOT Articles。陳嘉勻副教授並積極投入產學合作上,與南科台積電、創新服務以及醫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屬工業中心、工研院材化所與中科院等執行多項產學合作計畫;在指導學生方面,近三年內在國內外海報或口頭論文競賽中共計20次獲獎;在個人獎項方面,2020年榮獲吳大猷先生紀念獎以及台灣真空學會第九屆年輕學者獎、2018獲得成大工學院明日之星的獎項、 2016年獲得科技部特殊優秀人才措施補助獎勵、2015年獲得技部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畫補助與Emerald優秀論文獎等。

  • 2020 第九屆得獎者中興大學材料系 賴盈至 博士

    young 2020 2

    賴盈至 博士

    講    題:A soft future - From electronic skins and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 to autonomous applications and soft robots

    出生年份:西元1983年

    現  任:中興大學材料系

    學  歷交通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 學士

                       台灣大學 電子工程研究所  碩士

                       台灣大學 電子工程研究所  博士

    專  長奈米發電機、電子皮膚、軟性機器人、軟性電子、光電半導體、表面科學與應用

    簡    介:

    賴盈至博士的研究興趣為電子皮膚、奈米發電機、軟性電子、軟性機器人、光電半導體,近5年研究成果發表國際期刊,包含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dvanced Science等25篇,平均影響因子> 14,獲選2次封面,1次VIP論文,成果受到國內外媒體的亮點報導超過66次(包含Physics World、Advanced Science News、公視、台視、華視等);2019年獲得MIT麻省理工論壇頭版專訪;2019年獲得Science子刊Science Robotic主編邀請演講並與國際頂尖大學包含麻省理工、加州理工、康乃爾大學等學者參加軟性機器人與電子皮膚發展論壇;2019年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尖端自驅動系統中心(NSF Advanced Self-Powered Systems of Integrated Sensors and Technologies (ASSIST) Center)邀請特別演講(Distinguished Speaker)演講。

        國內獲獎榮譽包含:2018、2019、2020連續三年獲選科技部未來科技突破發明獎、2018未來科技最佳媒體關注獎、2017臺灣綜合大學系統年輕學者優等獎、2019潘文淵考察獎、2018年中國材料科學會材料創新奬第一名、2019年興大之光、2020年懷璧獎。其帶領的團隊獲得創新競賽奬項超過20次以上,包含康寧論文獎、第五、六屆矽酮創意應用設計競賽第一名、全國大專產學創新實做競賽第一名、經濟部搶鮮大賽創意發想 類第三名、全國創新顯示暨照明專題競賽最佳學生獎等。

  • 2020 第九屆得獎者中原大學物理學系 張勝雄 副教授

    young-2020-3.jpg

    張勝雄 教授

    講    題:反式鈣鈦礦薄膜太陽能電池 (Inverted-type Perovskite Thin Film Solar Cells)

    出生年份:西元1979年

    現  任:中原大學物理學系副教授

    學  歷:國立中央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專  長:奈米電漿子元件、鈣鈦礦薄膜光電元件、導電高分子薄膜之應用、光譜技術、抗輻射光纖光源、電磁波數值模擬

    簡    介:

    張勝雄博士分別於2002年、2004年、2008年取得國立中興大學物理學系學士學位、國立中央大學光科學研究所碩士學位、國立中央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學位。

    2008-2012年期間,張勝雄博士分別於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國立中央大學光電科學研究所擔任博士後研究員;2012年8月,張博士加入新世代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心擔任助理研究員,於2017年8月升等為副研究員;2018年3月,張博士受聘於中原大學物理學系擔任副教授。張博士目前的研究領域包括鈣鈦礦薄膜光電元件的界面工程、太陽能電池元件物裡、奈米電漿子結構於能源轉換與生醫感測之應用、時間解析光譜技術。

    2004年,張勝雄博士獲頒斐陶斐榮譽會員;2017-2019年期間,張博士擔任國際期刊Nanotechnology諮議委員(Advisory Panel Member),並自2019年起,擔任編輯委員(Editorial Board Member)。2015年,張博士與國家太空中心研究團隊一同獲得R&D 100 Awards Winner;2016年、2017年,張博士獲得國立中央大學學術研究傑出獎;2018年,張博士獲得Publons Peer Review Awards 2018: Nanotechnology and Materials Science。

  • 2018 第七屆得獎者國立中央大學 能源工程研究所  副教授 蘇清源  教授

     young 2018 Su

    蘇清源  教授

    講    題:The Nanostructured and Functionalized Graphene for Sensing, Optronics

    and Energy Applications

    出生年份:西元1980年

    現  任:國立中央大學 能源工程研究所  副教授

    學  歷:國立清華大學 工程與系統科學研究所 博士

    國立中央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碩士

    專  長:石墨烯量產製程、二維材料於奈米電子與能源材料的應用

               化學氣相沉積製程。

    簡    介:

    蘇清源教授專注於奈米材料之研究,近期發展石墨烯合成技術、石墨烯功能性改質及其於前瞻電子、光電與能源材料之應用,已發表逾58篇SCI論文,包括Nano Letter、ACS Nano、Small、Nanoscale等具影響力期刊,文章被引用次數超過4400次,共有8篇論文被THOMSON REUTERS入選為高引用論文,並於2014年與2018年參與國際期刊編輯與副主編。此外,也執行共14項與石墨烯相關的科技部專題計畫、能源國家型計畫與產學合作計畫,且於該領域的重要國際學術研討會,受邀演講或曾任國際研討會重要職務(2017  IUMRS-ICA symposium organizer、2017 IEDMS session committee member)。獲獎方面,其於2015年獲潘文淵文教基金會出國考察獎、電子材料與元件協會之傑出青年獎、2016年獲科技部優秀年輕學者計劃, 2016,2017年獲中央大學研究傑出獎。目前帶領奈米元件與能源材料實驗室,發展新穎二維材料之電子材料、石墨烯於儲能及感測元件以及其功能性複合材料之應用。

  • 2018 第七屆得獎者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 副教授兼副系主任 陳柏宇 教授

    young 2018 02

    陳柏宇 教授

    講    題:From Superhydrophobicity, Oleophobicity to Superhydrophilic: Synthesis of Multifunctional Surfaces and Coatings Inspired from Nature

    出生年份:西元1979年

    現  任: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 副教授兼副系主任

    學  歷: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  材料科學工程所 博士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  材料科學工程所 碩士

    專  長:仿生材料、生醫材料、複合材料、表面科學與鍍膜技術

    簡    介:

      陳柏宇博士於2005年及2009年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獲得材料科學工程碩士與博士學位,於2011年返台進入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系任教,目前擔任副教授兼副系主任。陳博士秉持著「師法自然」的理念,從材料科學的角度研究自然界中各種生物材料之結構、性質、功能與機制,進而研發更輕、更強、更韌、多功能、高效率且環保之仿生複合材料與表面,在仿生材料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如Science、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Acta Biomaterialia、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受到相關領域學者之高度引用(總引用次數>4450次),並著有全球第一本涵蓋生物材料、仿生材料與生醫材料之專書『BIOLOGICAL MATERIALS SCIENCE』(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在學術成就與榮譽方面,多次獲得國內外重要獎項肯定,如2017AEPSE Young Scientist Award、2015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2015國立清華大學新進人員研究獎、2013TMS Young Leader Award、2013台灣鍍膜科技協會傑出青年獎、2011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 Young Researcher Award、2011 ASME Emerging Researchers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等。在學術活動與國際組織經營方面,多次擔任國際重要研討會(TMS、MRS、ACerS)之議程籌備委員、主席、邀請講者、國際期刊副總編輯、編輯委員與客座編輯(Journal of Mechanical Behavior of Biomedical 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Bioinspired, Biomimetic, and Nanobiomaterials、Surface Coatings and Technology)、國際頂尖期刊評審委員(Science、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Materials Today、Biomaterials等)並積極推廣仿生科技與教育、協助產業發展,仿生相關研究曾獲成果獲天下、科學人、國家地理雜誌及媒體專文報導。

  • 2018 第七屆得獎者國立中山大學 物理系  助理教授 陳健群 教授

    young 2018 03

    陳健群 教授

    年輕學者

    講    題:Atomic Electron Tomography

    出生年份:西元1978年

    現  任:國立中山大學 物理系  助理教授

    學  歷: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物理 博士

    國立台灣大學物理碩士

    專  長:原子級電子斷層顯微術

                      同調光繞射顯微術

    簡    介:陳健群助理教授目前任職於國立中山大學物理學系,並為國家實驗研究院合聘助理研究員與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合聘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利用掃描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與同步輻射光源觀測樣品的三維奈米/原子結構加以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範疇包含樣品製備、實驗設計與操作、影像分析與重組、光學模擬計算、及相關理論推導。電子斷層顯微技術為陳助理教授於美國就讀博士期間所開發的技術,目前在台灣持續發展。本技術具有連結巨觀量測與微觀計算的可行性,因此目前的相關三篇Nature文章發表,陳助理教授皆為第一/共同第一作者。除具有豐富的國際合作經驗(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National Center for Electron Microscopy、Super Photon ring-8 GeV),在國內也與大型實驗設施具有密切合作關係(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國家實驗研究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

  • 2017 第六屆得獎者中原大學化學工程系副教授 劉偉仁  教授

     young 2017 01

    劉偉仁  教授

    講  題:Facile Synthesis of Few Layer Graphene via-

     Cavit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on Energy Storage

    出生年份:1976年

    現  任:中原大學化學工程系副教授

    學     歷:  國立台灣大學化學工程博士

    中原大學化學工程碩士     

    專  長: 石墨烯製備技術、鋰電池/鈉電池能源材料、LED螢光材料/量子點

    簡    介:  

    劉偉仁教授目前任職於中原大學化工系副教授,研究專長是石墨烯、鋰電池、鈉電池、LED螢光材料、量子點等,在學術研究與產學合作均表現傑出,在學術研究方面,共發表了98篇SCI論文,其中包含了NanoscaleCarbon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J. Power SourcesAngew. Chem. Int. Edit、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J. Mater. Chem. A等期刊,文章總引用次數達3133次,生涯h-index: 29,顯示數量與品質兼顧,2016年榮獲中原大學研究傑出獎、李長榮福聚文教基金會傑出教授獎以及2015、2016中原大學優秀年輕學者獎;在產學合作計畫方面也成果豐碩,相關衍生專利共計29件,技術移轉案2件。其中石墨烯高分子複合技術獲得2014年台灣國際發明展銅牌獎與2015年美國匹茲堡發明展金牌獎的肯定,”石墨烯散熱技術”也於2016年美國匹茲堡發明展銀牌獎,”創新石墨烯製備技術”榮獲2017年台北國際發明展暨技術交流展最高榮譽鉑金獎的肯定,目前致力於將碳材料應用在鋰電池、電磁波吸收與散熱等相關應用。

  • 2017 第六屆得獎者元智大學光電工程學系教授 劉維昇 教授

    young 2017 02

    劉維昇   教授

    講    題:Development of advanced optoelectronic devices using

    InGaAs quantum dots

    出生年份:西元1977年

    現  任:元智大學光電工程學系 教授

    學  歷:國立中央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學士

    國立中央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 博士

    專  長:

    半導體材料特性檢測、光電半導體磊晶薄膜及其元件製備與特性分析

    簡    介:

    劉維昇博士於2006年自國立中央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後,服務於晶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磊晶工程部, 進行超高亮度發光二極體之研發與製造,並於2009年任教於元智大學進行研究與教學工作,目前為元智大學光電工程學系教授。

               劉維昇博士具有豐富的光電元件研發經驗,研究領域包括分子束磊晶(Molecular Beam Epitaxy)以及有機金屬氣相沈積(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III-V族半導體材料及氧化物薄膜光電元件之製備與分析、量子點光電元件、薄膜電晶體與太陽能電池。其研究成果豐富,自任教以來,帶領其研究群在奈米光電元件相關學術領域建立完善且進步之研究基礎,著作論文多以第一或唯一通訊作者發表於該領域前10%之優秀國際知名期刊,其研究著作包括 54篇知名國際期刊論文,61篇國際會議論文,於近年共主持12件研究計畫。其研究成果獲肯定,於2016年獲頒中國電機工程學會之『優秀青年電機工程師獎』,並於同年獲頒元智大學教師評鑑之『傑出研究獎』。教學上,指導學生得獎十餘項並熱心舉辦太陽能光電創意競賽,與參與奈米科技之相關競賽,屢獲佳績。其仍持續精進相關學術研究,冀所具備之專業半導體研製基礎,可貢獻於國內前瞻光電元件之開發。

  • 2016 第五屆得獎者-國立交通大學材料工程與科學工程系副教授 朱英豪  教授

     young 01

    講  題:真空鍍膜與分析技術應用於功能性氧化物薄膜之開發

    出生年份:1976年

    現  任:國立交通大學材料工程與科學工程系副教授

    學    歷:

    • 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博士 1999年9月 ~ 2004年6月
    • 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學士 1995年9月 ~ 1999年6月

    經    歷:

    2004年取得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系博士學位,畢業後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擔任博士後研究員,於2008年返台任職服務於國立交通大學材料系。亦為交通大學電子物理學系,中央研究院物理所,工業技術研究院材化所之合聘教授與合聘研究員。研究專長為使用真空鍍膜與分析技術於複雜性氧化物,多鐵材料,強關聯電子材料系統,與其相關之新穎奈米結構,異質結構/介面之開發與應用。目前於多鐵材料領域之引用數在全世界排名為前十,而在多鐵材料鐵酸鉍之引用數則為前三名,現其國際期刊之發表超過220篇(>10000 citations, h-index=48 Web of Science, >13000 citations, h-index=54 Google Scholar),於2014與2016年被Thomson Reuters遴選為高引用次數之傑出材料科學研究學者(全台只有一位)。

    專 長:

    1. 新穎複雜性氧化物異質結構,奈米結構與介面。
    2. 功能性介晶體(mesocrystal)之合成與分析。
    3. 新穎再生能源材料開發。
    4. 強關聯材料系統之拓墣缺陷成長與分析。
    5. 新穎電子與功能性材料元件製程與設計。

  • 2016 第五屆得獎者國立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副教授 陳俊太 教授

    講  題:Polymer Nanomaterials Using Porous Templates

    出生年份:1977年

    現  任:國立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副教授

    學    歷:                                 

    • 美國麻州大學安赫斯特分校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t Amherst)博士

        2003年09月~ 2008年08月

    • 美國麻州大學安赫斯特分校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t Amherst)碩士

        2003年09月~ 2004年05月

    經    歷:

    2003 年至2008 年於美國麻州大學安赫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t Amherst)高分子系攻讀碩士與博士學位,在美國工程院院士Thomas P. Russell 教授指導下,參與關於一維(one-dimensional)高分子奈米材料的研究計畫。之後於2008 年9月至2010 年7月加入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於美國科學院院士Paul F. Barbara 教授的研究團隊中擔任博士後研究員。自2010 年8月開始於國立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擔任助理教授,並於2013 年8月起升等為副教授。

    自博士班開始至今的十多年期間,申請人與研究團隊大量地利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與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等高真空儀器,來鑑定所製備出的高分子奈米材料。目前已發表60 篇SCI 期刊論文,半數以上為該領域前10%的期刊,包含Nature Material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Nano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Nanoscale 等期刊。

    專  長:

    1. 掃描式電子顯微鏡
    2. 穿透式電子顯微鏡
    3. 高分子奈米材料
    4. 綠色能源

  • 2015 第四屆得獎者-國立清華大學 材料科學工程學系副教授 林皓武 教授

    speaker 003

    出生年份:1979年

    現  任:國立清華大學 材料科學工程學系(所) 

    學  歷:

    國立台灣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碩士(2007) 國立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學士(2002)

    經  歷:

    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所)副教授(2012/08~迄今) 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所)助理教授(2009/08~2012/08)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OLED技術處高級工程師(2008/09~2009/06)

    專  長:光電電物理實驗、發光元件與材料(發光二極體、有機發光二極體、半導體雷射、 奈米光電元件等)、太陽能電池

     

    簡 介:

    林皓武副教授於2009年8月進入清華大學材料系服務,開始獨立研究工作至今年8月已滿6年,期間有許多重要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知名之材料、物理、光電、化學領域期刊。於任教清華材料系期間發表超過50篇Advanced Materials、JACS等SCI期刊論文,其中並有8篇著作分別被選為期刊當期封面與封底故事。林教授同時擔任國際知名SCI 學術期刊評審委員,期刊領域包含材料、應用物理、光電及化學。他同時也是第十一屆有庠科技論文獎(2013):綠色科技組、清華大學新進人員研究獎(2013)、清華大學工學院新進人員研究獎(2013)等獎項得主。

  • 2015 第四屆得獎者-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機電工程系助理教授 鄭淳護 教授

    speaker 005

       出生年份:1976年

    現  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機電工程系助理教授

    學  歷:

    國立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博士 國立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博士

    經  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機電工程系/助理教授(2012/08~迄今) 中山科學研究院電子系統所/助理研究員 國立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台積電先進元件研究處/前瞻研究專案/主任工程師

    專  長:低功率電晶體與記憶體元件、高功率電子元件可靠度、軟性電子與顯示技術、自供電熱電模組封裝、熱動力學原子結構模擬。

    簡 介:

    鄭淳護博士,分別於2008年和2012年,自國立交通大學機械工研究所和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取得雙博士學位,目前任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機電工程系助理教授。在博士期間,曾擔任多項產學研究計畫負責人員,其中包含台積電產學合作計畫,以及東京威力科創產學合作案。博士畢業後,任職於台積電前瞻研究部門,從事於16奈米以下CMOS元件技術開發,期間曾多次參與關鍵技術開發計畫。在交通大學電子工程所擔任博士後研究員期間,參與國家型、跨國型研究計畫,其中包含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以及台灣-日本、台灣-俄國雙邊協議專案型國際合作研究計畫,發表多篇低功率電子元件技術於IEEE期刊,以及Advanced Materials期刊,研究成果豐碩。而在與產業互動最密切的全球性重要國際會議論文發表上,近五年內,申請人已發表全球重要固態電子會議論文VLSI 二篇,以及IEDM 三篇,研究成果傑出,且相關學術研究成果均對於國內前瞻電晶體和記憶體元件開發有所貢獻。

  • 2014 第三屆得獎者-國立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 吳文偉 教授

    www

    現  任:國立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

    學  歷: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所博士, 2003

    經  歷: 國立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2008~2011 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2003~2008

    專  長:電子顯微鏡、半導體材料、奈米光電材料、微電子材料與製程、材料顯微結構及缺陷分析、薄膜工程

    簡 介:

    吳文偉副教授,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畢業(1999~2003) ,2008年 2 月起任教於國立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吳文偉副教授研究專長為電子顯微鏡、半導體材料、奈米光電材料、微電子材料與製程。2008年與研究團隊發現銅晶體內部之奈米雙晶結構與晶界接合處可有效遲滯銅原子的電致遷移現象,對於積體電路製程技術的開發極具啟發作用,成果獲刊於國際頂尖期刊《Science》;隔年獲頒發「2009年 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今年以「電阻式記憶體中傳導奈米燈絲之演變研究」獲得「第十二屆有庠科技奈米科技類論文獎」,為世界上首次成功用材料分析方法直接觀察電阻式記憶體透過氧化還原而導致電阻值轉換(switching)及結構動態變化完整過程的論文,對元件操作與物理模型提供良好的材料分析方法與驗證機制。此外,吳教授今年也榮獲「103年度 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以及「台灣電子材料與元件協會傑出青年獎」。過去也曾獲兩次「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畫」( 2014及2011)、「亞太國家年輕材料學者論壇台灣代表」( 2004)、「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獎學金」(2001)等研究獎勵

  • 2013 第二屆得獎者-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 闕郁倫 教授

     

    出生年份:西元1978年

    現  任: 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

    學  歷:

    • 國立清華大學材料所博士
    • 國立清華大學材料所碩士
    • 國立中山大學物理學系學士

    經  歷:

    • 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所)副教授
    • 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所)助理教授
    •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子工程研究系博士後研究員
    • 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專  長:

    • 太陽能電池
    • 奈米材料合成及元件分析
    • 材料微結構之分析
    • 光電材料及能源材料合成及量測
    • 金屬矽化物製程

    簡 介:

    闕郁倫教授於2006年清華大學材料系博士班畢業,2007-2009年加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子工程研究所Prof. Ali Javey實驗室擔任博士後研究員,於2009年8月加入清華大學材料系任教,現任該系副教授。闕教授於材料系博士班學生期間也獲得千里馬交換學生計劃獎學金到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材料所王中林教授進行近一年的訪問研究,此外,也獲得台日博士班交換學生計劃獎學金到日本東北大學多元物質科學研究所進藤大輔教授進行二個月的訪問研究。

    闕教授研究目標以了解有趣的奈米材料所引發之物理現象,分別討論材料奈米化及改變材料之各種物理性質探討及研究,進而運用於機械、光、電等領域等新穎元件上之開發,以二大研究目標方向為主(1)奈米結構調變材料物理性質之研究及運用於能源轉換、(2)元件之開發及控制奈米結構改變材料表面物理性質研究及新穎功能元件開發與研究。目前實驗室發展方向包括「奈米微結構應用於能源方面效能改善」、「電阻式體記憶體」、「石墨烯合成及元件研究」、「海水淡化」以及「太陽熱能」等方向。

    在任職內已有許多重要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知名物理、材料、奈米相關領域期刊,其中包括知名期刊Nature、Nature materials、Angew. Chem. Int. Ed.、Nano Letter、ACS NANO、Adv. Mater.、Adv. Funct. Mater、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闕教授所有已發表期刊論文總數為136篇(H-factor為24,總引用次數>2400次)。智權專利申請上,迄今已獲得或是申請中之專利共有18項,其中於清大材料系服務期間共申請11項專利,也於2012年獲得潘文淵文教基金會考察研究獎、2012年清華大學工學院新進人員研究獎、2013清華大學新進人員研究獎、2013台灣電子材料與元件協會傑出青年獎及2013吳大猷獎,在國際上也擔任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Letter期刊之副編輯及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期刊之助理編輯(Assistant Editor)工作。

  • 2013 第二屆得獎者-元智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科學系  謝建德  教授

     

    bys2013 1

    出生年份:西元1972年

    現  任: 元智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科學系教授

    學  歷:

    • 國立成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工程博士
    • 中原大學工學院化學工程所碩士畢業

    經  歷:

    • Journal of the Taiw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SCI期刊編輯版委員
    • 元智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科學系教授
    • 元智大學研發處副研發長
    • ISRN Chemical Engineering期刊編輯版委員
    • 中國工程師學會永久會員
    • 元智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科學系副教授
    • 元智大學化學環科中心技術顧問
    • 元智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科學系助理教授
    • 2001/10-2005/10 工研院材化所儲能組研究員/計畫主持人

    專  長:

    • 奈米材料製造及特性分析
    • 電化學儲能元件應用
    • 功能性塗層

    簡 介:

            謝建德教授目前任職於元智大學化材系,曾服務工研院鋰離子電池材料開發部門,從事於能源材料與奈米科技相關領域之研究,期間曾獲經濟部「創新技術獎」,並連續四年(2002–2005年)獲得工研院優良技術報告獎。謝建德教授至元智大學服務已滿8年,研究工作著重於(1)奈米材料製造及特性分析、(2)儲能材料合成與應用及(3)功能性塗層開發技術。8年期間發表90篇相關學術論文於SCI國際知名期刊。近5年之論文平均點數值(Impact Factor)> 3.10,h-index為18,2012年其中三篇論文榮登ESI之Highly Cited Papers,論文品質與引用率持續成長中。並擁有中華民國、美國及日本發明專利23件,研究成果豐碩。在元智期間積極參與研究團隊與多項產學合作計畫,實務與理論並進。申請人之研究工作與成果已陸續獲得研究獎勵,期間曾獲元智大學97年度「傑出研究獎」、2010中國材料學會年度「傑出論文獎」、100年度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論文獎」、2011有庠基金會「第九屆有庠傑出教授獎」及2012年國科會「優秀青年學者計畫」等研究獎勵。近三年來致力與業界共同合作,並參加「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已獲得發明金牌獎3面及銅牌1面。除每年積極執行國科會計畫外,曾與工研院、香港香港應用研究院、中科院、郁崧科技及杰昇應用材料,將實驗室研究成果推廣至業界試量產合作,提升產業技術水準與產業服務。

  • 2012 第一屆得獎者-國立成功大學光電工程系 李欣縈 教授

    YS HYLi

    出生年份:西元1977年

    現  任:國立成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

    學  歷:

    • 國立中央大學光電科學研究所博士(2003.06)
    • 中原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學士(1999.06)

    經  歷:

    • 國立成功大學光電系副教授 (2009.08-迄今)
    • 國立成功大學光電系助理教授(2008.08-2009.07)
    •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光電與材料科技研究所助理教授(2004.08-2007.07)
    • 國立成功大學微電子所博士後研究員(2003.08-2004.07)

    專  長:

    • 光電半導體元件設計及固態物理
    • 光電工程及薄膜光學

    簡 介:

    李欣縈博士於2003年6月自國立中央大學光電科學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後,開始從事教學與研究之工作,目前任職國立成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李欣縈博士具有多年的光電半導體元件、III-V族半導體之高速電子元件及奈米材料特性之研究經驗,且有豐碩的研究成果,其研究成果發表於SCI期刊論文44篇、會議論文71篇及專利5件。李欣縈博士的研究成果受到國內外其他學術、研究單位及產業界的讚賞與重視,邀請一起共同參與研究及執行計畫,目前與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Siberian Branch,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SB RAS)共同執行"使用半導體奈米異質結構所製作之微熱光伏功率轉換器"、印度新德里大學共同執行"具奈米柱漫射型反射鏡之深紫外光光檢測器機制及特性"與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National Center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NRS)之Laboratory for Analysis and Architecture of Systems(LAAS) 共同執行"具氧化鋅透明電極與反射層結構之高效率發光元件特性研究"國際合作計畫。並且每年皆有參與執行中科院及工研院的計畫。申請者除在學術研究上有傑出的研究成果表現外,且其與產學合作深耕多年,與奇美電子公司共同執行固本精進計畫與研發精進計畫,皆有良好的成效表現。

  • 2012 第一屆得獎者-逢甲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 吳志明 教授

     

    YS CMWu

    出生年份:西元1971年

    現  任:逢甲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

    學    歷:

    • 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博士(2005.09)
    • 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碩士(1999.06)
    •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學士(1997.06)

    經  歷:

    • 逢甲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2010.07-迄今)
    • 逢甲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助理教授(2006.08-2010.07)
    •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太陽光電科技中心研究員(2004.07-2006.08)
    • 錸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媒體生產事業群總經理室專案襄理(1999.06-2003.06)

    專  長:

    • 奈米混成太陽能電池
    • 低維度奈米材料
    • 光電材料
    • 陶瓷製程
    • 智能感測材料

    簡 介:

    吳志明博士為逢甲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2005年吳博士在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獲得博士學位,吳博士專心致力於光電、能源與奈米感測材料之研究,對於材料在低維尺度下之反應動力學及其元件所展現的光學與電學性能特別感興趣,在2011年7月吳博士赴美國喬治亞理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擔任訪問學者一年,進行奈米發電機研究,對於奈米光電與能源系統已有多項傑出的研究成果。自2005-2011年來,吳博士累積發表的研究著作包括SCI期刊44餘篇、8篇美國與中華民國專利、1篇英國奈米科學雜誌(Nanotechweb.org)的新聞性報導及數十餘篇國內外會議論文。吳博士的期刊總引用次數已超過512次。此外,吳博士也擔任多項國際SCI期刊編輯與會員等工作,如: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Journal of Materials、Benthams Science Publishers Editor等期刊編輯群(Editorial Advisory Boards)。吳博士目前在國內外所參加的學術會員組織包括:美國電化學學會會員(ECS Member);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員(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Member);中國材料科學學會永久會員、台灣真空學會永久會員。除此之外,吳博士也擔任多項SCI期刊審查委員等工作。在近幾年來吳博士分別榮獲2011年國科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2007-2011年連續五年榮獲逢甲大學學術論文著作傑出獎、台灣真空年會論文傑出獎與佳作獎、中國材料年會論文優等獎與佳作獎以及2005年工研院研究論文獎。